手機Banner2標題

道德經

行一善、消一因、解一果

守中章第五

2017-12-31

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?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?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,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,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

語譯:

  天地真的不仁慈嗎?為什麼把萬物當作祭祀用的草狗一樣,用過就丟了呢?天地之化育及於萬物,當然也及於祭祀用的草狗啊!天地以無心為心,不自有其仁,正是仁的極致啊!怎麼會不仁慈呢?聖人真的不仁慈嗎?為什麼把百姓當作草狗一般,用過就丟了呢?聖人心同天地,以一心觀萬心,博愛周遍,貴賤無分,當然沒有厚此薄彼的情形,因果報應,只是百姓自作自受的啊!聖人豈有不仁呢?

  天地之間虛中無有,造化從此而出入,物理從此而成就。實在像一具風箱,它動盪鼓風,有虛中之妙,而氣之往來,未嘗屈而不伸,愈動愈有,愈有愈出,所以四時行,百物生,而天下眾生也一樣的生生不巳。

  人的言語,妙在中節,不貴於多。一言可以大悟,半句可以通玄,倘若話說太多未有不理窮辭拙的。所以總不如守中的好,無太過或不及,該說時才說,就不會有缺點讓人指責,也不會有損口德。

  修性命之道的守中之妙,心自清而神自靜,形不勞而氣不散,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。因為:「眼若不多視,其魂在肝。鼻若不多聞,其魄在肺。口若不多言,其神在心。耳若不多聽,其精在腎。身若不多動,其意在脾。」

  五神既能守中,五氣自然朝元,其精自然化氣,其氣自然化神,其神自然還虛。道書全集說:「神不外遊精不泄,氣不耗散別無訣。若能四象入中宮,不怕靈丹不自結。」所以~天地以虛中為妙,修行以守中為妙,道理都是相通的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