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Banner2標題

行一善、消一因、解一果

課後心得

作者:清桂 2018-05-10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課後心得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文: 清桂

    修行的過程就須改變,改變的過程就是學習,人就像個容器,學習多少,能裝多少是你的實力,真正裝了多少就看你的努力。

   今日很榮幸又能再次參與旨令班課程,這次課程內容如下:

一、皈依師門後的家庭生活

     雖然我入道修行只有短短幾年,但這幾年來卻因學道而改變了自己。使原本是一個有強烈自我的人,不斷的提升自省的能力,慢慢地學會放下我執,化解了不少煩惱。對我在做人處事上有很大的幫助,在覺察到自己的缺點後,我學習以慈悲包容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和別人,而化解了不少的煩惱和問題。所以要問皈依師門後的家庭生活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,要改變自己的想法、改變自己的態度、改變自已的做法,自然家庭中的任何事物都會因你而改變。

二、地藏旨令

地藏旨令是可遇不可求,有者珍惜,沒有者勿強求,一切由師尊考核定奪之。

三、何謂:修真之道,修行之道、修養之道

     修真是道教的基本教義,修真:明心見性<修心養性 了悟真理>對宗教的正確認知信而不迷,合乎邏輯的真理及修持。修真之途,道、經、師三寶為重,其中又首重師寶。無明師難聞經寶,難知正法;無玄師難修經寶,經寶有顯密之分,法有明傳暗授之別。“尊師重道,以戒為師”乃是修真者進道、成道的基礎和前提,沒有此做保障。修來煉去,非邪即魔,走不上正法之境,成不了正果。

以致「不思聲色、不思榮辱、不思得失、不思是非」,讓我們共勉之。

「修行之道」有四點:

第一、見人善行多讚美:語言是人際間溝通的重要工具,運用不當時也是傷人的強烈武器,因此學習說好話,以隨喜讚歎來給人歡喜,也是一種修行。

第二、見人困惑指迷津:看到有人一時愚痴、一時迷惑、一時想不開,我們要多方的提醒他、開導他、鼓勵他。不能見到人家迷惑,就不喜歡他、放棄他。

第三、聞人稱譽更奮勉:做人被人毀謗固然應該自我反省,如果別人稱讚我們,也要虛心檢討自己是否實至名歸,所以不但要心存感謝,甚至要心懷慚愧,覺得自己還不足、自己還不能、自己還不夠,因而更加的奮發、勤勉,如此才能受之無愧。

第四、聞人謗語要警惕:被人毀謗,也不必生氣,你把對方的批評毀謗當成是給自己的一個警惕,是給自己懺悔、消災的機會,能夠如此轉念一想,就是最好的修行。

修行內在是對自己生命負責,外在是對別人看法負責。

修養是從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自然行儀,要靠平時的養成。所以「修養之道」有四點:
第一、謹言行以寡過:「謹言慎行」是修身的第一步,也是處世要道。所謂「禍

從口出」,有的人因為逞一時之快,一句話說得不當,惹來殺身之禍。所以,做人要想免去無妄之災,首先應該注意不可隨便說話,更不可以率性行事;當你的言行都能合乎道德、合乎慈悲、合乎正直,就不會有過失,這是做人第一修養。

第二、節飲食以養身:人的疾病,絕大多數都是由於飲食不當所引起,例如吃得

太多,造成消化不良等腸胃病,乃至現代人吃得太好,營養過剩,形成肥胖症,甚至膽固醇過高、糖尿病等百病叢生。所以,師尊要我們閉水果關、素食關,可見少食有益健康,所以節飲食可以養身。

第三、耐煩勞以盡職:一個人有沒有修養,就看他耐不耐煩。有的人事情一多、

工作一累,就無端地亂發脾氣;因為他不耐煩、不耐勞,所以成不了大事,當不了主管。反之,有的人凡事接受,他能耐煩、耐久、耐勞、耐苦,為了克盡自己的職責,為了要把事情做好,為了對主管有所交待,為了不愧對自己的良心,這就是修養之道。

第四、慎喜怒以平氣:「喜怒不形於色」,這也是一個人莫大的修養。有的人沉不

住氣,歡喜的時候,大呼小叫、歡天喜地,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他很開心;有時候煩惱了,他就遷怒、生氣、找人麻煩,這都是沒有修養。所以真正有修養的人,不管喜怒,都能心平氣和,這是很大的修養。

    人生,總有許多執著要跨越。歲月,總有許多遺憾要隬補。生命,總有許多迷茫要領悟。放下,不是因為自己輸了,而是因為已經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