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Banner2標題

道德經

行一善、消一因、解一果

寵辱章第十三

2018-01-01

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上,辱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何謂貴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。故貴以身為天下者,可以寄天下。愛以身為天下者,可以託天下。

語譯:

   世人受到上層的器重、提拔或別人的讚賞、鼓勵等事的時候,會因寵而心情愉快。而又會害怕得失之無常。如果受到降級、誣蔑、責難,甚至人身攻訐等受辱之事的時候,會因受辱而情緒賁張或意氣沮喪。為什麼寵與辱會導致世人心裡上惶恐不安,而不知所措呢?是因為世人對自身的價值觀如:好惡、得失榮辱乃至於生死看得太重要了,認自身的存在高於一切,因此受寵也驚,受辱也驚。常人視榮貴為極美,聖人則受其寵,不以得之為喜。加其辱,不以失之為憂。不但視榮貴為大患,又且視四大(水、火、風、土)假合的人身,亦為大患,以患加患,更加值得我們去重視啊!所以應該順應自然,來去無心,不患其得,不患其失,才合於道。

   再進一步的探討什麼叫做寵辱若驚呢?因為世人認為受到別人的寵敬、稱羨等都屬樂的事,也就是尊榮,上好的。至於受辱、降調,當然是令人失意不快而丟臉的事,也就是丟人卑下的。所以世人莫不趨高而避下,求寵而遠辱。由於這種得失心的作崇,於是得之也驚,失之也驚,都會造成世人心裡上的波動。這就叫做寵辱若驚。

   又為什麼要特別重視有身體是禍患這件事呢?細詳人生在世,有此色身,就有生活問題,受生、老、病、死之苦,以及生離死別、悲歡離合等諸般情苦,又有刀兵水火、早澇災荒之苦,誰說身體不是一個大害、大痛苦、大麻煩的東西啊!所以聖人將這個身體當做禍患,將別人的寵愛與羞辱就看成我們有這個身體一樣的禍患。

   因此世人如果能這樣想,假如我沒有了這個身體,則一切解脫,那還有什麼痛苦與折磨呢?剩下來的只是一點光明的本性,即性與天地,一自然而已。

   所以有道的人,雖然得到尊榮的地位,能不以自貴之心待人處事,認為自己的尊貴,就是天下人的尊貴,自己的榮耀就是天下人的榮耀,像這樣的人,可以把天下交給他治理。

   其次如果有不以自愛之心,為之於天下,不為榮華富貴,而為了拯救眾生,那麼我們可以將天下託付給他。也就是說,如果能推其愛己和貴己之心及於天下眾生的話,那麼他就足以擔當拯救天下的大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