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Banner2標題

道德經

行一善、消一因、解一果

微明章第三十六

2018-01-02

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。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。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。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是謂微明,柔勝剛,弱勝強。魚不可脫於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
語譯:

   物極必反,由盛而衰,陽極則陰,先強後弱,是一種大道所主宰的自然法則。

   將要收縮他,必定先使他擴張、開展。聖人觀天道的開展,便知天道要收縮。實在因為開展之勢將要完盡,不得不收縮了。收縮之勢已滿時,又不得不開展。開展是要讓萬物自此而出,生息的道理才完備。收縮是要讓萬物自此而入,歸根復命的道理才完備。此皆為自然之妙。如人的收歛精神,摒除奸惡,存其心,養其性。致其靜,守其篤,便是收縮啊!又如人的顯露精神,馳心外用,這便是開展啊!

   將要削弱他,必定先使他堅強。

   觀天地之道,春夏則為強,秋冬則為弱。觀老少之理,年少時為強,年老則為弱。要知將來的弱,先看今天的強。而今天的強,未嘗不是將來的弱。所以修道的人,若能知強弱。宜反而用之。今日的守弱,必為將來的強。否則只知好強,強久了,哪有不弱的呢?

   將要廢棄他,必定要先興舉他。

   天下萬事萬物,有廢必有興,有興必有廢。興者廢之機,廢者興之兆。天理循環,宜細察知。聖人明其理,因其勢而反用之。

   將要奪取他,必先要給與他。

   修道之人,若能知與奪,亦宜反而用之。

   以上的歙,便是收縮束走向下坡的開始,以此引申固強者,便是弱之明。固興者,便是廢之機。固與者,便是奪之兆,這些在自然現象中可發現,在人事現象中亦然。如人生從青壯到老死,國家的治亂興衰等,所謂緣聚則興。緣散則滅。

   這些變遷的過程,是漸進的、緩慢的。如由擴張至全盛期、飽面,再面臨進入收縮階段,由強而弱的現象在漸變的方式下顯現出來。其理雖然明白易見,其機會實在至微至妙,不可測度。聖人反而用之則為大道。世人順而用之則為私欲。

   弱之勝強,其微明之理可得。任剛強者久必敗。以柔化之,剛者漸化於柔。以弱格之,強者漸格唹弱了。因此人不可一味求強,因強極將會轉弱。不如以柔弱自居,以保全自我的真強啊!

   人不可離道而生,猶如魚不可離水而活。否則炫才露智,起釁招尤,將會後患無窮。

   道之我家,不可炫露。猶國之利器不可示人。利器如禮樂征伐、法制禁令之類。他如有形的堅甲利兵,無形的權謀詐術。倘若輕示於人,而不知後明之機,人君之權,沒有不移於下。如以此示強,將自取滅亡。因此得微明之妙,奪可以與,廢可以興,弱可以強,歙可以張,哪有不進於道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