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Banner2標題

道德經

行一善、消一因、解一果

聞道章第四十一

2018-01-02

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;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;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為道。故建言有之;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,夷道若類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廣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質真若渝,大方無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,道隱無名。夫唯道,善貸且成。

語譯:

   聞道之人,大略可分三等;上士識見超群,志量廣大,一聞此道,必然勤而行之而不敢怠惰。

   其次中根的人,雖有慕道之心,只因天理人欲,雜於方寸,見理不真,而若存若亡,只是存而不久。

   再次是下根的人,陷入俗網,貪樂世味。聞道貴無為自然,與其之造作有為大不相同,怎能不大笑呢?

   道是至高至貴的,原非下士所可聞的,下士如果不笑,這怎麼叫做道呢?所以古時立言的人曾說; 明道的人,機智全無,念頭清靜。惟求性分之所得,不以聰明外露,待人是非忘辯,處世寵辱無驚。外表看起來像是庸愚不明的樣子。

   進道的人,不作有為有相的事,不生勞心勞力之能。默默的修行,而其所修的人不能見。暗然自養,而其養的又人不能知。事事不敢先於人,念念不為自己。一副謙退自養的樣子。

   夷道的人,把修道的人視為同類。口不說與人不同的話,身不做與人不同的事。不分貴賤賢愚,不辨上下高低,與人共由此道,與人等觀無異。

   上德的人,心如太虛,量如天地。心德廣大,如空否一般。無所不容,無所不納。

   大白的人,光明自處像明月當空。可是與人交往不擇貴賤,接物則不計較是非,處卑則不爭高,居下能安於下。

   廣德的人,心如天地,量如滄海。寧以德之不足為己病,不以德之有餘為己功,功雖日進而不以為進,善雖已成,而不自以為成。

   建德的人,以聖賢之任為己任,以天地之心為己心。所建的功,勇往直前,但他的心永遠感到不滿足。德已厚,仍不以為厚,功已深,仍不以為深。兢兢業業,謙以自牧。

   真誠的人,形貌樸實,心上敦厚,他不以善顯於人,也像不能求善的人,看起來像個可污可染的人,其實他是個出污泥而不染的真誠質樸的人啊!

   大方的人,無邊際無內外。其道無極,無拘無執。心量廣大,不立些小圭角,包裏太虛、涵容天地。

   大器的人,養深積厚,操存日久,造到精金百煉,止於至善的地位,方可成經天緯地的人才,豈容易的就可成此大器呢?

   大音者口不能言的無音之音。希聲者耳不能聞的無聲之聲。如聖人的治國治民,妙在心聲之微。大順大化,妙在不言之教。由此看來,無音中,有大音在。無聲中,有希聲在啊!

   大道微妙之理,可以心領神會,不可以形跡看見。所以大象之人,心是道,道是心。歛之於身,非有非無。用之於天下,無窮無盡。以此治國修身,人不能知其端倪。

以上所述大道無聲無臭,無跡無形。其至玄至微,至神至虛。隱於天地、萬物,天地、萬物不知。求其名,求其狀,而皆不可得。真是神妙至極。

   大道的深妙,惟信可入,沒有信心難聞真道。大道無妄的實理,沒有不善貸於我的,也沒有不成全於我的,看大道創生萬物的道理,就可明白了。